>>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新蓝图掀开新篇章
——解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12-14 08:27:55   
2020-12-14 08:27:55    来源:宁夏日报

  宏伟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建议》描绘了宁夏未来发展蓝图,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区上下开启新征程、战胜新挑战、实现新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35

  眺望15年

  全区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发展,坚持在党中央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在现代化建设大势中明确方位,把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奋斗目标,确保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繁荣实现大跨越,年均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比202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城乡融合发展能力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民族团结实现大进步,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宗教关系和顺健康,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建成更高水平的法治宁夏、平安宁夏。

  ——环境优美实现大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国领先,万元GDP能耗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塞上江南”天蓝、地绿、水美,宁夏在全国的生态节点、生态屏障、生态通道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

  ——人民富裕实现大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全国中上水平,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十四五”

  展望5年

  数说·目标

  ● 3.5万元以上

  “十四五”时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达到3.5万元以上,收入水平走在西北地区前列。

  ● 20%

  “十四五”时期,森林覆盖率达到20%,单位GDP用水量、煤炭消耗、电力消耗、建设用地面积下降15%,黄河干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进Ⅱ类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 “五个坚持”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五个坚持”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 30年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

  ● “六个明显”

  “十四五”时期我区将努力实现“六个明显”目标。经济实力明显提升、改革开放明显突破、社会文明明显进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水平明显提高、治理效能明显增强。

  担当·使命

  奋力担当时代新使命,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忠诚担当时代新使命,积极服务国家大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为政治任务、时代使命,坚持以先行区建设统领美丽新宁夏建设、引领全区现代化建设,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在黄河流域率先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把握战略定位。着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性,立足宁夏全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提升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建设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

  落实总体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以“一河三山”为生态坐标加快构建“一带三区”总体布局,推动贺兰山生态区域向南延伸、六盘山生态区域向北拓展、罗山生态区域向四周延展,形成主体功能明显、发展优势互补、良性联动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建设黄河生态经济带、北部绿色发展区、中部封育保护区、南部水源涵养区。

  坚持率先突破。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改革为先导、以创新求突破,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先行一步、取得突破,趟出新路、创造经验。加快建立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加快构建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制度,加快探索生态保护修复模式,加快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项目·抓手

  实施银昆高速宁夏段项目

  实施宁夏至华中特高压直流输电及配套新能源项目

  实施青铜峡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开展银川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论证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争取开工建设银川至太原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项目

  实施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

  争取开工建设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工程

  全面实施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项目

  实施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三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关键词·任务

  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引领

  加强科技力量建设,实施产学研融通创新工程,建立东西部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建设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家重要作用,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使用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快科研管理改革,推进投入体制创新,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推进传统产业现代化振兴,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崛起,推进工业园区集群化发展。提质发展高效种养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及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实施数字经济战略,把数据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宁夏。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现代水网体系、能源支撑体系、构建信息网络体系。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全面融入循环体系,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主动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促进消费升级,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开展消费惠民计划、商业街区改造计划、消费网络建设工程、消费融合升级工程;培育新型消费,鼓励发展网上消费、智能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共享消费、绿色消费、文创消费;优化消费环境,打造一批放心商圈、放心街区、放心商店,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消费追溯体系。不断拓展投资空间,扩大产业领域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和生态建设投资。

  全面深化改革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扩大对外开放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开开放通道,构建开放平台,推进务实合作。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深化对内开放,大力推进对外开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村庄规划建设,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北部地区坚持绿色发展、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坚持生态优先、修复固本。南部地区坚持涵水养水、增加绿量。

  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打牢共同思想基础,注重思想道德引领,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水源涵养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退化草原植被修复和荒漠化草原治理,开展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推广彭阳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持续治理引黄灌区退化土地和盐碱耕地;实施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三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贺兰山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开展六盘山人工促进生态修复,加强罗山天然林保护、荒漠植被自然演替修复和人工灌木林改造提升,推进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建设,建设西华山、香山寺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夏

  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推进重大风险协同防控,严防宗教领域政治风险,阻断经济领域风险传导,全力防控网络安全风险。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创新加强基层治理,加快推进依法治区,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凝聚全区各族人民磅礴伟力

  加强改善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扎实推进人民民主,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局面,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激发干部群众奋斗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激励全区上下奋战“十四五”、开启新征程。

  民生·民心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稳妥解决户籍、社保、教育、医疗等转接问题,统筹做好壮大产业经济、加强技能培训、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整治人居环境和促进社会融入等重点工作,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支持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脱贫致富示范区。实施民营企业“百企兴百村”行动。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长效机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决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巩固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成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实施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快部区合建宁夏大学和高校“双一流”建设,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宁夏国际学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因地因情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教育同质同效。

  ——大力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加强医疗卫生体系、队伍和保障能力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建设自治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提升市县级医院监测救治能力,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强三级公立医院优势学科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落地落实、发挥作用。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重大疾病干预,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完善和落实援企稳岗、就业援助、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政策,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统筹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落实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建立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与城乡低保标准同步动态调整机制。筑牢社会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问题,落实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记者 周一青 姜 璐)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石卿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